桂林人对鸭子的烹饪方式有很多种。除了大家熟知的醋血鸭、子姜炒鸭、白果炖老鸭等,在临桂两江镇还有一种当地人特别喜欢的制作方式,那就是“抛鸭”。近日,临桂抛鸭制作技艺被列入临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临近春节,当地的节日氛围越来越浓,抛鸭作为传统美食,出现在餐桌的频率更高了。近日,记者来到两江实地探访,了解抛鸭制作技艺和背后的故事。
在临桂,说到鸭子,很多人会想到会仙板鸭,但还有一道传统美食也十分受当地人的喜爱,这就是在两江镇尤为盛行的抛鸭。
临桂区两江镇人民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抛鸭这道菜流行于临桂区各乡镇,但是两江镇的居民尤其喜爱。据村民口口相传,清末民初时,有一个当地人在街上做生意,把宰杀好的鸭子砍成块拿到市场上卖,有时候生意不够好,他就把剩下的鸭块煮熟,拌上调料继续卖。在那个年代,很多人家炒菜用的都是木铲,但是木铲不方便翻拌整锅鸭肉。于是,他就端起锅来,上下抛动,以便让锅里的鸭子均匀地裹上调料。谁知道,这个动作让鸭肉的香味四处飘散,吸引了很多人来购买。很快,这种做法就传开了,很多人跟着学。久而久之,大家就称这道菜为抛鸭。
两江镇两江村委的谢林生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上百年以前,他家祖上就开始在两江街的市场里做生意了。谢林生说,抛鸭最开始就是在两江街出现的。后来,那个卖生鸭的老板直接改卖抛鸭,选材也改用一年左右的公鸭,因为当时公鸭的价格更为便宜。
流传至今,抛鸭从中秋或春节时的“大菜”,逐渐变成了一道家常菜。2024年,临桂抛鸭制作技艺被评为临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生活条件逐步变好,抛鸭这道传统美食在两江流行得越来越广。一群喜欢研究美食的“老饕”通过尝试,不断改良抛鸭这道菜。以前用生辣椒作为佐料,后来改成更香的干辣椒。在鸭子的选材上,有人选择120天谷饲散养的水库鸭或者河边鸭,口感更为细嫩。
李红桂今年47岁,他做抛鸭的技艺是从父亲那里学来的。他向记者介绍了这道菜的做法。
抛鸭的原材料选择十分严格,精选土法养殖的子鸭,最好的方式是宰杀之后马上用来制作。鸭子宰杀后,不能破膛,从其尾部掏净内脏后腌制,再在膛内塞入八角、沙姜、草果、桂皮、香叶等香料,放入水中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煮,让香料的味道慢慢进入到鸭肉中。等待30分钟后,将煮好的鸭子从锅中捞出,斩块,装入盆中备用。然后,就到了抛鸭的拌料环节。
“抛鸭的拌料各家不同,大致有干辣椒、蒜米、姜片等。”李红桂说着,就将准备好的干辣椒倒入擂钵之中捣碎,然后将辣椒倒入热油中炒制成香辣扑鼻的辣椒油。接着,将辣椒倒入备好的鸭子中,再加入生抽、盐、蚝油、香油、白胡椒粉等调味料。将食材在盆中简单搅拌后,端起盆上下抛动,一块块鸭肉在空中“飞舞”,又落入盆中,每块鸭肉都沾上了配料,再撒上一把葱花就可以装盘了。
制作好的抛鸭香味浓郁,虽然是辣味菜,但辣椒并没有抢走鸭子的鲜味。夹一块鸭肉尝尝,不干不柴,香而不腻,鲜、香、咸、辣融为一体,不仅有鸭肉的鲜香,还有香辣的味道在舌尖跳跃,让人回味无穷。
李红桂说,辣椒与鸭肉的碰撞成就了抛鸭这道菜,其中辣椒是灵魂,香葱是“伴侣”,缺一不可。这道菜体现出了食材的本味,很符合他们当地人的口味,是一道名菜。
“抛鸭抛鸭,抛得越高兆头越好,寓意来年事事顺,步步高!”两江镇的一位村民说,春节的时候他们都喜欢吃抛鸭,不仅享受了舌尖上的美味,还有好的寓意。
在临桂区两江镇政府从事文化方面工作的李文新介绍,经过长期传承,抛鸭这道非遗美食融入了两江人的生活,经过不断创新,吃法也变得越来越丰富。眼下天气寒冷,又快到过年了,大家喜欢把抛鸭煮在鸭汤里,除了能吃到抛鸭还能在汤里烫青菜。也有的村民在原来的抛鸭基础上加入其他配菜,别有一番滋味。
记者在两江镇街上看到,很多居民中午会在小吃店里来上一碗热乎乎的抛鸭粉,鸭肉配上汤汁与米粉装在碗中,既能吃到爽滑的米粉,又能品尝香辣的抛鸭。一位吃粉的居民笑着说,这一碗抛鸭粉下去,解馋又饱腹,全身都暖和了,让人回味无穷。
李文新说,临桂抛鸭传承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不仅是大家春节餐桌上的佳肴,也是当地人百年来的味觉记忆。希望更多人来两江尝尝这道传统美食,让抛开云网页版 开云kaiyun鸭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