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开云中国)官方网站

世界工厂成为国家强农战略落脚点-kaiyun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欢迎访问kaiyun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世界工厂成为国家强农战略落脚点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 世界工厂成为国家强农战略落脚点

世界工厂成为国家强农战略落脚点

  食全食美,预制“味”来。美味生活,东莞制开云网址 kaiyun官方网造。4月18日至20日,由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中国贸促会农业行业分会)主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暨第三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下称“食博会·预博会”)即将再次在东莞举办,这也是该展会第五次落子东莞。

  强国必先强农,农兴方能国强。“食博会·预博会”五次落子东莞的背后,是国家强农政策落地东莞的有效实践,也是广东食品强省的战略抓手,更是制造业之都的跨界进化。

  助力农业成果展示、推动农业国际合作、推动农业发展……2025“食博会·预博会”再次落子东莞,将继续推动国家、省、市战略的更好落地。以“世界工厂”之名,成为国家强农战略“落脚点”,撬动起一个省份的“胃口”,东莞,做对了什么?

  一个“国字号”展会落地一个地级市,如何突破地域限制,展现大会大展应有的格局?“食博会·预博会”落地东莞以来,紧跟国家“三农”战略,一年又一年、一届又一届,用“加法”为国家强农政策找准“落脚点”。

  把握好大方向至关重要。“食博会·预博会”始终紧跟国家政策变化,顺势而变。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当年,“食博会·预博会”抢抓机遇,成功举办首个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作为对接全球农产品市场的重要窗口和国际农食行业的“风向标”“食博会·预博会”在多方面落实政策要求,为食品和预制菜产业赋能。

  农,天下之大本也。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

  搭建好平台才能事半功倍。要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产品流通是重要环节。“食博会·预博会”打通了产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在产品流通上,“食博会·预博会”构建了规模宏大、功能齐全的产销对接平台,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流通效率。

  在这里,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的农产品、食品行业名企荟萃,共同探索合作机遇。在往届展会中,既有双汇集团、思念食品等生产端企业亮相,也有上千家包括首旅集团集采中心、京东零售食品生鲜事业部、阿里天猫生鲜、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供应链采购商参与,还有扎根东莞的徐福记、真功夫、稻香、华美、旗峰等食品和预制菜产业链企业大展身手。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产销对接活动层出不穷,为企业开辟新销售渠道,有力推动了产业良性循环发展。

  “唱一出好戏”品牌是关键。除了“搭台唱戏”“唱一出好戏”才能更吸引观众。最新发布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此前,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食博会·预博会”通过品牌建设,让中国乡村特色品牌享誉全球。

  “食博会・预博会”则为产品品牌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舞台。在往届展会中,超5万平方米的场地里精心设置了品牌馆、省市馆,集中展示了各地具有代表性的优质产品和特色品牌。贵州铜仁的“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品牌、江西的“井冈山”品牌、广东东莞和韶关携手打造的“莞韶情”伴手礼等成功突破地域限制,从单纯的产品售卖向品牌化运营转变,进一步增加竞争力,走向更为广阔的市场,让更多消费者得以认识和了解。

  从田间地头到展会现场,食品和预制菜产业在“食博会·预博会”走出了“东莞模式”。展会不仅为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的订单,也让更多食品和预制菜产业企业依靠这一平台,插上了国际化、品牌化、数字化的翅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农业国际合作成为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农食合作中同等重要。“食博会·预博会”也积极拥抱国际市场,2024年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展商参展,2023年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和德国、意大利、丹麦国际协会的支持,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展商参展,俄罗斯的糖果、泰国的榴莲饼、沙特阿拉伯的椰枣……海纳百川、融汇中外,国外优质农产品纷纷亮相,带来了更多惊喜。

  同时,展会也为中国食品对接全球市场提供了窗口,西班牙拉古纳橄榄庄园与东莞泽景公司达成橄榄油代理合作协议;道滘的佳佳美、横沥的稻香、厚街的鑫源、东城的徐记食品(徐福记)等一批优秀的东莞食品企业也凭借“食”力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食品“江湖”,逐步拓宽海外市场。

  从起步时聚焦食品及配料领域,到紧贴政策动向,洞察市场风向,顺势增设预制菜产业博览会,“食博会・预博会”落户东莞五年以来,通过做加法,规模持续扩容,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集贸易促进、投资合作、创新集聚、交流互鉴等功能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平台。

  2月5日,2025年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工业武装农业,用制造牵引服务,推动三次产业相互嵌入、相互赋能、相互成就。

  工业如何“武装”农业?作为老牌食品强省,广东在发展“预制菜”这一食品产业“新菜系”上已先行一步。2022年,广东提出《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下称“预制菜十条”),从全省层面推动预制菜产业壮大,其中明确将东莞麻涌、厚街列为核心承载区。

  大道至简,化整为零。在这一背景下,“食博会·预博会”落子东莞后,“国字号”展会和制造业都市强强联合,用除法践行广东食品强省战略,以“世界工厂”之名,撬动起一个省份的“胃口”。

  首先是“消除”单打独斗。东莞用超级产业链,推动预制菜产业集群化发展。“预制菜十条” 提出建设预制菜联合研发平台,壮大预制菜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涵盖生产、冷链、仓储、流通、营销、进出口以及装备生产等环节的预制菜示范企业。不难看出,广东的目标是建设起集群化的预制菜产业园,夯实预制菜产业基础。

  “食博会·预博会”作为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食品大展,是广东预制菜产业接上“国字号”的窗口。每年的展会都会吸引来自全世界各地的采购商,从线上线下、上游下游催生着预制菜产业链的融合。可以说,“食博会·预博会”,给食品产业发展按下了加速键,是广东集群化发展预制菜产业的重要契机。

  因此,“食博会·预博会”承载着广东食品强省的战略期望,落子何处,关系重大。东莞是食品工业强市、国际贸易强市、产业创新强市,食品饮料产业达千亿级规模,是东莞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并且,东莞重点发展预制菜产业,预制菜产业链是东莞首批选取的9条重点产业链之一。

  据统计,截至2023年,东莞共有130多家有代表性的预制菜企业,润丰集团、佰顺集团、鸿骏膳食、益海嘉里、蜀海食品、永益食品、百味佳等众多龙头企业进驻布局预制菜产业。2022年9月,东莞市预制菜产业联盟正式成立,16家发起单位中,涵盖了传统预制菜、上游农林牧渔、速冻食品、餐饮/中央厨房、生鲜电商、餐饮供应链平台等。东莞发力预制菜,“底气”很足,构建食品强市,能力够硬。

  其次是消除安全隐患。东莞用“上桌”规范,保障预制菜质量安全。民以食为天,安全、健康是消费者对食品和预制菜产业的核心诉求。“预制菜十条”明确,构建预制菜质量安全监管规范体系,逐步制定完善预制菜从田头到餐桌系列标准。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形式,预制菜食品安全问题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发展预制菜,首先要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食博会·预博会”既是食品行业的交流会,也是食品质量的展示台。近年来,东莞在建设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方面成效明显,在预制菜安全监管方面做出了示范。去年,东莞“食品安全监管”项目入选了法治建设十件实事项目。为了让预制菜、预拌粉、汤料等规范安全上饭桌,去年2月,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实施《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用预拌粉生产许可审查方案》《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汤料生产许可审查方案》《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冷藏、冷冻预制菜肴生产许可审查方案》等3份文件,全面规范了东莞市食品用预拌粉、汤料、冷藏冷冻预制菜肴等生产许可审查流程。

  此外,东莞发布了由政府主导,东莞市食品学会为牵头单位建设的“莞品”品牌,其中将“莞品”·预制菜作为“莞品”家族的主要组成部分。“莞品”·预制菜设定了80分的标准,高于国标的60分水平。这是东莞打造优质预制菜方面的金名片,也是东莞引领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注脚。

  最后是消除独木难支,东莞用产业服务保障,完善资源要素。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金融等各类要素保障。“预制菜十条”提出培养预制菜产业人才、推动预制菜仓储冷链物流建设、加大财政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形成从田头到餐桌全程闭环供应模式。

  在人才上,以打造“技能人才之都”闻名的东莞,是培养“粤菜师傅”的摇篮。在去年的第六届粤港澳大湾区“粤菜师傅”技能大赛上,东莞市有9名“粤菜师傅”被认定为四星级、五星级“粤菜师傅”名厨,获得五星名厨人数占全省10%,自2021年以来,东莞共有五星级、四星级“粤菜师傅”名厨19名,数量居广东省前五名。

  在金融上,东莞推出“预制菜产业综合保障”,为预制菜产业提供大力度信贷投放。2023年发布的《东莞市支持食品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提出推动银行机构加大对小微食品企业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针对食品产业特点开发金融产品。

  多重要素,保障了东莞预制菜产业内部活水流通,也为东莞乃至广东承载起“食博会·预博会”带来的产业共振提供强大支撑。即将到来的2025“食博会·预博会”,将会是食品行业展示自身,面向世界的国际性平台。以此为窗口,传统的食品强省和食品强市也将在新的风潮下,打造新的战略优势。

  “食博会·预博会”落子东莞的五年不仅是践行国家强农政策、广东食品强省战略的五年,也是东莞这座制造工业之都跨界制造美食的五年。

  作为世界著名的制造业强市,东莞不仅制造世界,还制造美味。当制造与美味相乘,两者将碰撞出灿烂的火花。机器的轰鸣声里,东莞何以奏出一曲曲舌尖上创新与跨越的生产乐章?

  这里有“黄金内湾”C位的底气。东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内湾,是穗、深、莞经济走廊的“C位”,位于广佛、珠澳、深港三大消费圈的几何中心位置。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东莞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交汇融通的重要枢纽。从东莞出发,无论陆路水路,都能迅速抵达周边城开云网址 kaiyun官方网市,交通便利。这一区位优势也为食品产业的原料输入与成品输出提供了高效通道。

  此外,东莞毗邻港澳,天然对接国际市场需求。2024年“食博会·预博会”就吸引了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展,乌兹别克斯坦地方政府派出22人政企代表团参加,西班牙巴埃萨市参展期间与东莞就两地开展经贸、投资、文旅、农业等多领域合作进行座谈交流。这种“黄金C位”的地理优势,为东莞食品产业的全球化布局提供了坚实支撑。

  这里有“食品智造”的基因。作为全国制造业最发达、产业综合配套能力最强的城市之一,东莞的制造基因深刻塑造了其食品产业的发展路径。近年来,东莞的食品产业正在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朝着健康化和数字化等领域不断进化。

  选取食品企业作为产业观察的切面,可以发现,莞企善于将制造业的标准化、自动化经验迁移至食品生产。例如,在东莞厚街镇,主打广府预制菜的广东拾福佃供应链有限公司,打造了9000平方米的现代化高标准的中央厨房,智能化的车间、标准化的生产,决定了预制菜可以实现大规模推广。而华美食品、徐福记等企业则通过自动化生产线,提升食品的产能,产品远销海外。

  2024年,全市规上食品工业企业226家,规上总产值1099.33亿元(占比4.32%),规上工业增加值152.6亿元(占比2.86%)。从这组数据可以窥见,经过多年发展,东莞的食品产业已达千亿级规模,而这一传统产业仍在创新与跨界融合中不断迸发新的活力。

  这里有源源不断的消费潜力。东莞的常住人口超1053万,平均年龄仅34岁,是一座年轻城市。这一人口结构不仅为制造业提供了劳动力,更催生了庞大的新消费市场。年轻群体快节奏的生活促使即热型预制菜需求激增。市场需求的多样性,进而推动预制菜企业不断地为消费者丰富产品选择。

  东莞企业如沙拉食刻(广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瞄准年轻消费者,推出了“创新轻食产品+专业化中央厨房工厂+智能化自助售货机+实体店的快餐”新零售模式。在东莞厚街的广东拾福佃供应链有限公司,则不断优化产品,个性化定制,让菜品更加富有营养健康美味,以满足不同消费人群。

  这里有“食博会·预博会”带来的产业共振效应。五届“食博会·预博会”落子东莞,不仅是一场展会,更是一场跨界“破圈”的交流碰撞。对行业来说,展会线下、线上带来的交易额,和来自国内外的采购商和投资商到场洽谈,处处是机遇。对东莞来说,举办这一“国字号”展会不仅为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的订单,也让东莞的食品产业也依靠展会这一平台,插上了国际化、品牌化、数字化的翅膀。对参展企业来说,数额巨大的采购意向和投资机会,提供了“资源对接”大平台,也给东莞颇具规模的预制菜产业带来发展机会。

  2025“食博会·预博会”将于4月18日至20日在东莞举办。此次展会不仅汇聚了来自全球的食品行业精英和预制菜领域的佼佼者,更是一个展示最新产品、交流前沿技术、探讨行业趋势的国际性平台。期待通过这场国际性展会,推动城市品牌与产业名片的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