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期间,预制菜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引发广泛关注。然而,预制菜产业却面临统一标准缺失、检测监管困难、产品同质化严重等诸多难题。近年来,国家政策持续发力,各地积极响应,新技术不断涌现。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之际,预制菜产业如何在规范与创新中寻得破局之路,成为各方关注的话题。
近年来,为促进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培育和壮大消费新增长点,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等6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从国家层面对“预制菜”的含义进行了明确规定,即以食用农产品等为原料,经工业化预加工,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不得添加防腐剂。202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研究制定的《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发布,其中提出,加快制定完善预制菜、乳制品产业相关标准。
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实施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培育行动,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更多地理标志产品、“粤字号”农产品,推动预制菜等农产品加工业有序发展。广东省作为预制菜策源地,连续4年将预制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发布了《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专项扶持政策,对预制菜龙头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与创新研发。广东惠州对建设预制菜标准体系方面给予专项资金扶持,每年安排500万元联农带农专项资金,形成“原料基地+加工园区+冷链物流”的完整闭环。
江苏省设立预制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原料基地建设、冷链物流完善等关键环节。江苏扬州以“世界美食之都”品牌为依托,今年初出台了“十五条措施”,推进淮扬菜预制化研发、技改,对达到相应标准的预制菜企业最高奖补500万元,提出今年力争培育kaiyun登录入口 开云平台网站规模以上预制菜企业30家,年营业收入超25亿元。
食品都有保鲜保质期。多位受访企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锁鲜技术和高还原度成为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利器”。在工艺创新领域,苏州市味知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引入益生菌锁鲜技术,不仅使产品保鲜期延长40%,更在保留食材原汁原味、优化口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广东企业借鉴传统防腐方法,在阳江“一夜埕”做法基础上改进创新了“半夜埕”工艺,通过低温冷冻盐水腌制,并全程实施低温冷链运输、冷冻仓储。
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研究院院长昕原介绍,目前启动的“北斗计划”,正在构建涵盖412项指标的质量评价体系。“每一种预制菜产品都应该拥有自己的营养属性,开展食材真实性追溯、营养成分检测、专业感官品鉴、定性定量评级,完善预制菜营养健康指数评价体系。”她认为,走产品标准化到营养标准化的道路,产业才有更好的未来。
“当下,除了缺乏统一标准、检测监管难外,预制菜还面临着其他挑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食材供应链分会执行副会长秦玉鸣认为,当前,预制食材生产商生产条件参差不齐,产品质量差异较大,标准化程度较低,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和产品质量风险,而且全程严格温控运输难,特别是“最后一公里”容易断链失温。另外,产品同质化严重,各地预制食材新上项目重复,可能会造成未来预制食材新上产能开工不足,价格战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