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佳县大力实施“345”工程,推动现代农业、工业转型、文旅融合、改革创新协同发力,县域高质量发展铿锵有力。
时代是出卷人,党委、政府是答卷人,人民群众是阅卷人。回顾2024年佳县发展印记,一项项亮眼数据见证了这座古城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2.96亿元,增长6.6%,增速位列全市第二,南六县第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0.93亿元,增长18.6%,增速位列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1亿元,增长7.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6462元、15677元,分别增长4.8%、7.3%……
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链“串珠成链”。2024年,佳县立足资源禀赋,推行“一链一专班一方案”工作机制,推动特色农业向规模化、品牌化、链条化转型。红枣产业链以15亿元产值领跑,成功斩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高粱种植面积稳居全省第一,助力县域跻身“省级高粱产业链典型县”;手工挂面、预制菜、木材加工等产业协同发力,分别实现产值2.5亿元、6.02亿元、6.3亿元,形成“传统工艺+现代食品工业”双轮驱动模式;山地苹果等特色种植业以0.45亿元产值开辟“小而精”发展路径,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粮食总产量达18.35万吨,畜禽饲养量超133万头(只),农牧渔业总产值突破17亿元,建成“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现代农业“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聚焦新能源、新材料赛道。佳县加速重构工业版图,建成远景CNG生产线兆瓦风电项目,加速推进有色天瑞年产2.5万吨多晶硅等项目以及光伏半导体材料、清洁能源、盐化工和盐穴储能等4条百亿级产业链,榆佳经开区工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持续优化项目推进机制,“四个一批”和“联审联批”制度高效运转,全年储备重大项目96个,建成重点项目21个。招商引资精准发力,绘制光伏半导体、盐化工等10条产业链“招商图谱”,建立关键项目、头部企业、核心技术“N张清单”,营商环境评价位居全省前列,全年引资到位资金达20.9亿元,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愈发凸显。
文旅产业融合方面,佳县依托黄河文化底蕴,实施沿黄旅游综合体等项目,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商服”全链条体验:赤牛坬民俗文化村晋升国家4A级景区,百年峪口造纸厂变身“陕西省工业遗产”,木头峪古镇入选省级研学基地,高济民美术馆、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凭特色展览斩获国家级奖项。借力北京陕北民歌展佳县专场等活动引爆文化IP,全年吸引游客35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5%和14.6%,文旅产业成为县域经济“新增长极”。
流动沙地在佳县版图消失、全县环境空气质量稳居全市首位、32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成功打造多个国家级示范村镇……2024年,佳县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厚植生态优势,交出一份亮眼的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答卷。
佳县以“千万工程”经验为蓝本,通过“月点评、季观摩、年考核”机制压实责任链条。针对1.68万户脱贫户和928户监测对象,建立动态监测和帮扶体系。聚焦产业振兴,建成榆佳康养食品产业园、千村光伏等项目,全年举办各类展销会8场,农特产品销售额突破1700万元。深入开展广佳协作、村企共建等行动,推动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32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
城市建设方面,围绕城区面貌焕新,建成投用葭州文化广场及地下停车场等项目,完成3个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东方红大道升级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全面完成7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工程85处,8个弱信号村迎来5G基站,成功打造木头峪镇、方塌镇、乌镇等3个乡村振兴示范镇。扎实推进13个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圪崂湾村、木头峪村分别获评“中国最美村镇”和“陕西魅力休闲乡村”。
作为黄河流域生态屏障重点县,2024年,佳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模式,实施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老旧淤地坝提升改造等水土保持工程149项,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1平方公里,林草覆盖率提升至69%,历史性实现流动沙地清零。围绕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完成营造林5.3万亩,建设森林村庄14个,义务植树65万株,构建起“沿黄绿色廊道+生态防护林”立体屏障。坚持源头防控、水岸同治,加强黄河干支流排污口排查整治,抓好扬尘污染防治、秸秆禁烧和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以及建设用地污染风险管控,强化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和油气开采废弃物不落地集中处置,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民生之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2024年,佳县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就业、教育、医疗、文化、安全等领域协同发力,通过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不断夯实民生基石、纾解民生难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就业惠民夯实民生之本。佳县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全年举办“春风行动”等招聘活动10场次,累计提供岗位超3000个,建成“零工市场”4个,打造社区工厂12家、就业帮扶基地3家,吸纳劳动力就业470人。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7期、受训1700余人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69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4.44亿元,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改革创新激发教育活力。教育合作成效凸显,引入汉中市龙岗学校与佳县一中合作办学,深化与榆林高新一中、华栋中学交流合作,推动教学质量显著提升。2024年,高考本科上线率、中考普高上线个百分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通过kaiyun手机网 开云登录网址省级验收,教育优质均衡迈出新步伐。
医疗提质守护群众健康。深化医联体建设,榆林市第一医院与佳县人民医院合作共建成效显著,外转就医患者同比下降14.5%,门诊接诊量增长10.9% ,病床使用率提升10%。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医技人员培训管理,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聚焦养老难题,与榆林朝阳医院共建佳县医养服务中心,打造“养老+医疗”服务体系。
文化事业焕发勃勃生机。电视剧《曙光》在佳县取景拍摄,电视艺术片《葭州谣》正式开机,《高高山上一头牛》入选首批“陕西省优秀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文明实践品牌木头峪“古树讲堂”等广受好评,路生梅荣获“人民医护工作者”等国家荣誉称号,“厚德葭州·好人之城”品牌持续擦亮。
本站所刊登的榆林日报、榆林电视台、榆林人民广播电台及榆林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榆林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7320006
榆林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线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